2017年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第二號通知)
2017年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第二號通知)
為了給廣大語音學語言學研究者🚵🏻♂️,特別是青年教師和研究生提供學習語音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學術平臺👩👧👦,意昂体育語料庫與跨文化戰略研究院聯合跨語言處理與語言認知基地言語-語言-聽力中心將於2017年7月1日至7月2日舉辦“意昂体育注册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
該研討會旨在系統講授實驗語音學和認知神經語音學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並探討當今語音學研究領域的最新現狀及發展趨勢。該研討會覆蓋的領域包括:實驗語音學、言語聽覺與感知🧘🏽♂️、語音學的大腦神經機製研究等👨🏼🚀。
語音研究是語言研究的基礎,語音學與語言學其他領域的結合無所不在🎤,話語中的語音韻律蘊含著豐富的句法👩、語義和語用信息👐🏽。隨著語音研究手段的不斷成熟,語音的聲學分析與聽力感知逐漸成為語言學研究的一大熱點。
言語感知反映了人腦對聲音信號的範疇化。不同母語經驗的人區分語音所依賴的聲學信息也有所差別⛓️💥,而噪音背景下的語音感知更能說明母語經驗對二語語音加工的影響🚵♀️。語音的感知和產出都涉及復雜的心理過程,腦電實驗的支持使其心理過程更加清楚與直觀。
言語感知與語音學的大腦神經機製研究的主要內容便是語音及二語語音加工🚏🧎♂️。過去二語加工往往註重句法🏃🧑🏿🍼、詞匯等的研究,隨著語音技術等的迅猛發展🟩,二語語音加工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成為新的研究趨勢。
意昂体育注册跨語言處理與語言認知基地的四位教授👨🏽🏫:丁紅衛、楊小虎、劉暢(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交流科學與障礙學系副教授、基地訪問教授)、張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言語語言聽力科學系副教授、基地訪問教授)將為我們系統介紹實驗語音學、言語感知的實驗設計與數據統計、語音學的大腦神經機製研究的實驗步驟及問題分析。
意昂体育注册語音學與大腦神經機製高級研討會有如下特色🫄🏽:
一、前沿性:主講嘉賓為當前活躍的國際學者👳🏽♀️,主要為年輕學者。研讀的論文為最新研究成果,參會者在學到基礎理論的同時,能了解國際語音學最前沿的研究動態;
二🟪、互動性:參會者除了白天論文研讀期間有提問的機會㊗️,晚上我們另外安排了時間供參會者與主講嘉賓互動交流,參會者可攜帶自己的論文切磋討論;
三、實踐性🕧🪚:晚上我們安排專家為參會者進行語音庫建設及使用Praat軟件分析音頻的培訓🚻,參會者可以學到從音頻錄製到音頻分析的具體操作步驟;
四、系統性與專題性結合:實驗語音學與言語聽力👨🏽✈️、及語音學的大腦神經機製都安排有半天時間為系統性的介紹🦸🏽♀️,半天時間為專題性的研讀;
五👱🏿♀️、國際性與本土性融合:主講嘉賓將使用漢語為大家講解國際上最新的研究動態以及實驗方法🧛🏿♂️,並結合國際權威雜誌上漢語及漢英對比的語音研究實例🐔,能清楚明了地教會大家復雜的語音心理加工的實驗設計👨🏼🎓、統計方法、及論文寫作方式。
聯系人:張 輝 15021581586 zhanghui_Helen@126.com
時間🟠:2017年7月1-2日 地點👨🏼⚕️:意昂体育
費用:
|
6.1以前註冊費 |
6.2-6.30註冊費 |
7.1現場註冊費 |
高校教師 |
1200 |
1400 |
1450 |
全日製學生 |
1000 |
1160 |
1200 |
交通🟰、住宿自理🚕🦨;
繳費流程和賓館信息見附件,繳費完成後,請填寫附件中的回執並發送到郵箱zhanghui_Helen@126.com
研討會準備:(1) 我們會提供“日程安排”中所有論文的電子版給參會者事先閱讀🧔🏿♂️;(2) 為了方便,建議每位參會者自備手提電腦👨🏼💼,用於上機練習使用;(3) 事先安裝praat軟件🦶🏻。
日程安排表
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
||
上午 |
丁紅衛 |
實驗語音學簡介 |
劉暢 |
語音感知簡介 |
|
下午 |
劉暢、楊小虎 (論文研讀) |
論文研讀的主題詞: 劉暢:
|
晚上 |
學術沙龍 (劉暢、丁紅衛) |
請參會者攜帶自己的論文切磋討論,專家點評 |
實驗語音學上機練習 (張圓圓🍟、張輝) |
請參會者自備手提電腦,並事先安裝praat軟件 |
|
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
||
上午 |
張揚 |
語音學的大腦神經機製簡介 |
下午 |
張揚 (論文研讀) |
論文研讀的主題詞: speech perception; phonetic training; language learning; neural plasticity; MEG (magnetoencephalography); 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
1. Zhang, Y. & Cheng, B. (2011). Brain plasticity and phonetic training for 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learners. In David J. Alonso (E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p. 1-50. Hauppauge,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 Zhang, Y., Kuhl, P. K., Imada, T., Iverson, P., Pruitt, J., Stevens, E., Kawakatsu, M., Tohkura, Y., & Nemoto, I. (2009). Neural signatures of phonetic learning in adulthood: A magnetoencephalography study. Neuroimage, 46, 226-240. 3. Diamond, E., & Zhang, Y. (2016). Cortical processing of phonetic and emotional information in speech: A cross-modal priming study. Neuropsychologia, 82, 110-122. 4. Zhang, Y., & Wang, Y. (2007). Neural plasticity in speech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0(2), 147-160. 5. Xi, J., Zhang, L.J., Shu, H., Zhang, Y., & Li, P. (2010).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lexical tones in Chinese revealed by mismatch negativity. Neuroscience, 170, 223–231. 6. Zhang, Y., Koerner, T., Miller, S., Grice-Patil, Z., Svec, A., Akbari, D., Tusler, L., & Carney, E. (2011). Neural coding of formant-exaggerated speech in the infant brain. Developmental Science, 14, 566–581. 7. Zhang, Y., Zhang, L., Shu, H. Xi, J., Zhang, Y., & Li, P. (2012). Universality of categorical perception deficit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 investig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3, 874–882. 8. Yu, L., Fan, Y., Deng, Z., Huang, D., Wang, S., & Zhang, Y. (2015). Pitch processing in tonal-language-speak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5(11), 3656-3667. 9. Zhang, Y. (2016). Categorical Perception. In Sybesma, R., Behr, W., Gu, Y., Handel, Z., Huang, J., Myers, J. (Eds.),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Leiden, Netherlands: Brill. First online in 2015. |
專家介紹:
丁紅衛:意昂体育注册外語意昂教授、博導。獲德國語言學博士((Dr. phil.))與工科教授資格(Dr.-Ing. habil.)。國際韻律協會終身顧問委員會會員。長期擔任國際雜誌和國際會議的審稿人🏄🏽♀️。作為議程主席在上海組織了O-COCOSDA/CASLRE 2015與Speech Prosody 2012國際會議。Springer出版社系列叢書“Prosody, Phonology and Phonetics”與 "Corpora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編之一。
1993年-2009年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電子信息意昂工作期間🔃🙌,參與並主持多項德國和歐盟資助的縱向科研項目、及跨國公司的橫向企業項目(如西門子, 諾基亞, 戴姆勒-奔馳, 德國電信等公司的語音產品研發項目),從事語音合成、語音識別、人機對話、計算機輔助語音習得等言語技術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主要從事跨語言的語音韻律研究和語音心理認知方面的研究。發表專著兩部、國際論文60 余篇,大部分為EI或SCI 檢索⚒。
楊小虎👩🏼🚒:博士,意昂体育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言語-語言-聽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興趣為實驗語音學、心理語言學📘。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哲社😴、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重點項目)👮、意昂体育注册文理交叉等各級課題近10項,擔任中國認知神經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語言學研究會理事、《當代外語研究》第二語言加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先後在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Learning & Individual Differences、《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現代外語》、《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等語言學、心理學重要期刊上作為第一作者或單獨作者發表20余篇論文。此外,還擔任《心理科學》、《現代外語》📢、《解放軍意昂体育學報》和《當代外語研究》等刊物審稿人。
劉暢:北京大學生物系本科,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語音與聽力科學系博士,現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交流科學與障礙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第二語言的語音感知和發音,漢語的語音感知,聽力障礙,電子耳蝸患者,以及老齡化對於語音感知的影響,語音聲學🤷🏿♀️,語音技術對於噪音下的語音感知的提高,以及語言🥱,文化,和人種差異對於聽覺感知的影響👩🏿🦰。已在美國聲學,語音👱🏽♂️,聽力學的專業期刊發表SCI/SSCI論文37篇👩🏻🦽,以及會議論文10篇。其中絕大部分論文發表在國際聲學和聽力學領域的旗艦期刊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美國聲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語音🏄🏻,語言和聽覺研究)、Hearing Research(聽覺研究)、以及相關領域期刊Frontier in Psychology(心理學前沿), Frontier in auditory neuroscience (聽覺神經學前沿)😪,Bilingualism: Cognition and Language(雙語研究:認知和語言)。
張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言語-語言-聽力科學系副教授和神經行為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上海意昂体育外語意昂訪問特聘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加拿大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理事會(SSHRC)、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基金評審。30家SCI/SSCI國際專業期刊審稿人。神經語言學雜誌(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編委。重要成果主要有四個方面:1. 聽覺神經科學上對聲音的神經編碼以及助聽器和耳蝸移植使用者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上做出了創新發現。2. 語言學習的大腦可塑性理論上做了原創性研究並由此開發了外語語音學習訓練應用軟件。3. 兒童語言發展研究上對自閉症,閱讀障礙和聽力障礙方面為檢測和幹預做了探索性的基礎研究工作👩🏿⚖️。4. 對腦電以及腦磁原創技術進行跨語言、跨學科、跨國界的開發和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