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風采

[學者筆談]都嵐嵐👛:酷兒理論“酷”在哪裏?

發布時間🧙🏽‍♂️:2013-05-21   閱讀次數:-

       

■ 酷兒理論雖起源於對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的研究🕵🏼,但並不只局限於此。
■ 酷兒理論家對女性主義運動做出復雜化的🌛🧣、反恐同的貢獻。 
■ 酷兒理論揭露傳統價值觀中某些關於性別身份的霸權話語🎶,為建立更加多元和諧的人類社會做出理論構想⛹🏿‍♀️。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起某某是同性戀🧏🏻‍♂️,人們往往會對他/她表示鄙視、厭惡🕤,認為同性戀是變態🥨。歷史上,同性戀的命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古希臘社會男子間的同性欲望是在政治秩序中代表自己的一種方式👩🏿‍🎨,因而並未受到壓製;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同性戀則被視作疾病5️⃣,遭到強製性的治療;而在今天的美國,經過長期的鬥爭🧑🏼‍🦱,人們對同性戀越來越寬容,某些地方允許同性婚姻的存在。中國雖然仍對同性戀懷有偏見,但跨性人📗、偽娘等活躍於電視及新媒體中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社會較之從前更加開放了。盡管如此,當今世界對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的偏見依然存在。我們為什麽通常會對有另類性取向的人懷有鄙夷厭惡之情呢📩?這可以從酷兒理論(Queer Theory)中找到答案🪅。

 

酷兒理論

  酷兒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於美國的社會批判理論。自1969年艾滋病病毒從海地傳入美國以來,艾滋病問題日益受到關註。根據美國第11屆國際艾滋病大會的報告:1984年美國感染HIV者為40-45萬人,其中62%是因同性戀行為而感染的男性,20%為吸毒者⏺。裏根政府因此對性問題采取保守的政治策略,在政治🥫、經濟、社會保障等方面對同性戀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壓製✣。另類的性取向導致許多性少數群體喪失了社會權利🥫,在各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人身安全遭到憎恨同性戀的極端分子的威脅。這種狀況逐漸引起性少數群體的抗爭。美國學術界也開始冷靜思考同性戀遭到非人待遇這一社會問題🏕,對性政治進行研究的理論興趣越來越濃厚。1989年,加州大學桑塔克魯斯分校教授特裏薩·德·勞麗蒂斯(Teresa de Lauretis) 在同性戀性欲研究的會議發言中首次使用“酷兒”一詞。1991年,勞麗蒂斯為《差異》雜誌編輯了專輯“酷兒理論:女同性戀與男同性戀的性”➗。酷兒理論因此正式得名。

 

  “酷兒”原是對同性戀的貶義稱呼♞,但後來由於越來越多的性少數群體積極加入到對該詞詞義的改造中,目前它已從對同性戀的貶義指稱轉化為自我認可和積極樂觀的含義。勞麗蒂斯後來認同用“酷兒”指代所有在性傾向方面與主流文化和占統治地位的性規範不符的人。酷兒理論起源於同性戀🧗🏻‍♀️👐、雙性戀🦌、跨性等文化研究👩🏿‍⚖️,從60年代以來的後現代主義、後結構主義等思潮汲取營養,在性別、性★、身體🙋🏿✶、權力🧛🏿‍♀️、身份等層面思考多元化與社會多樣性💂🏻,為挑戰異性戀文化霸權🤷🏼‍♀️,改變人們的傳統思維模式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酷兒理論究竟“酷”在哪裏👩‍👩‍👧‍👧?

      首先,酷兒理論的興起說明對同性戀💖、雙性戀🤽‍♂️、跨性人等性少數群體的研究發生研究方法上的轉變𓀎。早期的同性戀研究仍然認同異性戀與同性戀的兩分結構🦸🏼‍♀️,強調以穩定的身份政治為基礎𓀚,為受壓迫的性少數群體爭取話語權。酷兒理論則否認中心與邊緣的兩分法,認為“幹凈明了”的劃分有壓迫性。身份不是整齊劃一、幹凈明了的;身份的連貫性及穩定性不過是文化上的一種幻象。通過強調酷兒身份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酷兒理論試圖突破身份政治的禁錮。準確地講🖊,“酷兒”涵蓋所有被權力邊緣化的人們🧝🏻‍♂️。因此值得註意的是,酷兒理論雖起源於對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的研究♾,但它並不只局限於此🧙🏻‍♀️,目前它已發展成為挑戰一切壓製性規範的理論的總稱。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將“酷兒”完全等同於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酷兒”是一個多種可能性之地,它抵抗任何穩定的模式👩🏽‍🍼🕚,強調處於非主流地位的身份的不連貫性🧝🏿‍♂️。我們也無法將某些對酷兒理論的精彩論述簡單地置於性別與性的維度之下🤶🏻,因為這些論述還涉及種族🧘🏻‍♀️、族裔、後殖民的民族性等問題。

 

  其次,酷兒理論修正女性主義理論的盲點,為女性主義運動做出重要貢獻。酷兒理論家希望對女性主義做出復雜化的、反恐同(anti-homophobia)的貢獻⛹🏼‍♀️。任何對起源的追溯都意味著推崇線性發展的邏輯,因為線性發展之路存在一個單一的🍠🧬、純粹的起源。在追本溯源的同時🏋🏻‍♀️🧑🏽‍💼,線性發展邏輯常常將發展的各種模式歸類,並將其中的某一模式自然化、優等化𓀍。人類的性取向本是多元的,為了繁衍的需要🏂🏻,異性戀模式被自然化🧎🏻‍♀️‍➡️、優等化。傳統的女性主義理論便是在異性戀模式的預設之下,思考女性所受壓迫的解決辦法。受後學思潮影響的女性主義理論質疑啟蒙現代性的宏大敘述和穩定的“人”的主體性概念🦝,強調以多元化來顛覆現代性概念的穩定性🂠👨🏿‍🎨。一部分女性主義者開始反對女性主義內部長期以來以白人女性和異性戀為中心的狀況👨‍🎓,主張盡量包容處於邊緣地位的多種聲音。在此背景下,酷兒理論應運而生🏌🏿‍♀️。酷兒理論推崇多樣性,因而不喜歡追尋起源。它反對傳統女性主義理論對異性戀的預設,否定男性和女性、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嚴格劃分🏃🏻‍♂️‍➡️,認為性別認同與性傾向具有表演性、流動性和開放性。對於酷兒理論而言,身份不是穩定的範疇,而是局部的、流動的、多重的🤘🏿、開放的🙇🏼。這種有別於非此即彼的二分法的新型理論正是後學思潮的產物🪪。

 

  美國當前學術界最有名的酷兒理論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辭與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作為性少數群體成員之一👨🏻‍🍼,正是由於深刻認識到性別生活的多樣性從一開始就被異性戀假設給扼殺了,她才在其代表作《性別麻煩》中思考非規範的性實踐如何沖擊異性戀預設這種暴力的假定。可以說🙆‍♂️,通過建構性別的操演理論(Theory of Gender Performativity)🥇🟢,巴特勒希望能夠根除一般以及學術話語所充斥的理當如是的異性戀假設🚴🏿‍♀️,對某些形式的性別理想在日常生活中所行使的暴力給予批判🗼。

 

  性別的操演性是巴特勒對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它對改變人們關於性別深層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那麽🛌,什麽是性別操演呢?我們通常認為💕,性別以一種內在的本質運作🧑‍🧑‍🧒,它等待著我們去揭示其意義👐,但是巴特勒認為,並不存在一個先在的性別本體和本質,它只是我們的一種期待,正是這種期待的結果產生了它所期待的現象本身。也就是說🙍🏻,並不存在一個先在的生理性別,我們認為我們自身有某種“本質”的性別特質🎰,這其實是社會規範不斷作用於我們身體的結果。因此在巴特勒看來🏔,生理性別並不是先於社會話語存在的事實🏄🏿,它和社會性別一樣,都是話語建構的結果。我們無法對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做出區分,而只能說性別形成於某些持續的行為生產中。這些行為的產生受製於話語規則和實踐,正是這些持續的話語規範對身體進行性別的風格化而使性別得到暫時的穩固。性別的“內在本質”其實是服從於性別規範的一系列行為的重復,在性別表達的背後沒有性別的本體身份👂🫸🏿,性別身份形成於持續的操演行為中。社會性別的實在效果是通過操演而生產出來的💂🏻。在這個意義上💆🏽‍♀️,性別一直是一種行動。尼采曾在《論道德的系譜》中說,行動的背後沒有存有,行為者只是付諸行為之上的一個虛構💭;行為是一切。巴特勒將尼采的觀點推而論之,認為👐🏿:在性別表達的背後沒有性別身份;身份是由被認為是它的結果的那些“表達”,通過操演所建構。

 

  因此,巴特勒否認在性別身份背後有一個自由選擇的意誌主體,決定著性別是什麽。在她看來💤,並不存在先於性別操演的“我”✍🏽,因為那個“我”是不斷重復的產物。換句話說,與人道主義的主體概念不同🌌🦹🏻‍♂️,巴特勒認為主體不是一個事先預設的🧑🏽‍🎤、本質化的實體,而是流動的、過程中的範疇。如果主體的構成性特征意味著它永遠是一種非固定的過程,那麽就可能有重新意指和改變的可能性🦽,抵抗就不是不可能之事👨🏽‍🍳。能動性就在於主體的非穩定之中🎲,因此操演性的主體性具有一種解放力量。巴特勒的操演理論挑戰了傳統女性主義以身份政治為基礎,以實際的婦女群體和經驗為基礎進行政治建構的嘗試和努力🏄🏻。

 

  再次👏,酷兒理論揭露傳統價值觀中某些關於性別身份的霸權話語🙏🏽,為建立更加多元和諧的人類社會做出理論構想。作為社會批判理論🤷‍♀️,酷兒理論反對性別身份具有固定的本質性特征的觀點,認為身份無法被標簽化𓀋、範疇化和本質化,一切都是社會話語建構的產物。巴特勒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社會中的異性戀規範如何作為一種真理體製(regimes of truth)規定某些形式的社會性別表達是正確的,而另一些卻是錯誤的?巴特勒發現,社會性別的層級結構以統合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欲望之間的一致性為基礎而得以建立。為了建立性別的統一性🚘,首先需要在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欲望之間建立直接的關聯。一個人如果在生理上是女性,那麽她就應該展現她的“女性特質”,並在異性戀為規範的模式下渴望男人的愛。也就是說🚥,以異性戀模式為主導的父權製社會只允許男性與女性兩種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存在🙆🏻‍♀️♟,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決定其社會性別和欲望取向。巴特勒指出🍝,生理性別的單義性🐗、社會性別內在的一致性以及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二元框架,都是管製性實踐虛構出來的🧙🏻‍♀️🫢,它們起到鞏固和自然化異性戀主義權力體製的作用🎸。為了使異性戀成為規範👸🏿,非規範的性實踐必須被視為社會禁忌和汙染源,成為克裏斯蒂娃所說的賤斥物,被直截了當地打入“他者”之列。縱觀歷史,文化規範在社會主體的認同中不斷地設定同性戀👮🏻‍♂️、雙性人、跨性人等為邊緣性社會的存在,將其視為可怕的社會死亡對象,趕入道德和律法合圍的領地進行壓製➝。異性戀文化霸權的各種話語不斷向我們灌輸規範之外的性少數群體為我們帶來的種種危害⛲️,使我們心生恐懼,逐漸排斥🤌🏼、歧視甚至傷害他們🩹。巴特勒的一系列著作從哲學的角度說明🦔👨🏼:為了建立“適宜”的主體性,社會要求驅逐不適宜、不清潔和無秩序的成分。以生殖為目的異性戀是一種規範的理想😝🫷🏼,其虛幻的穩定感以排除像同性戀、雙性戀、易性等異己為代價◀️,從而建立穩定的“內在真實”。如果這種內在的穩定性不過是一種虛幻🧍‍♂️,異性戀霸權關於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的話語的社會建構性就有被改造的可能性。

 

  簡而言之,以巴特勒為代表的酷兒理論歡迎和贊賞一幅更寬廣的性與社會多樣性的圖景中的差異,對性別的自然化建構予以批判◽️,是一種具有很強顛覆性的理論。酷兒理論對主體性等概念持非本質的🦨、靈活的立場☆,使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更具包容性。通過酷兒理論🍻,我們應該認識到:另類性取向的人應與有異性戀取向的人享有同樣的社會權利👩🏻。歷史上黑人曾因為其膚色而遭到歧視和剝削,我們不一定要贊同酷兒理論的所有主張😵‍💫,但通過了解酷兒理論,至少應不要像歧視黑人那樣📭,因為一個人另類的性取向而歧視、打擊、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

地址👍🏿:中國上海東川路800號意昂体育注册閔行校區楊詠曼樓

  郵編:200240  網址:

電話:021-34205664 (黨政辦公室)  021-34204723(教學科研辦公室)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