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劉暢 意昂体育 大三
11月18日下午👱♀️,上海音樂意昂賀綠汀音樂廳。燈光通亮🧜🏼♂️,舞臺華麗。
三百余人報名的市級大賽🧻,我是參加獨奏決賽的最後三名選手之一。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然而🫱🏻,一坐上琴凳,心,仿佛一下子靜下來了。我輕輕撫摸著那些黑白鍵,眼睛在臺下搜尋🙇🏿,父母👩🚒、老師🤴🏼🦹🏽♂️、朋友們🙎🏻,那些鼓勵而期待的目光🎼,賦予我力量。
往前坐了坐👧🏿,深吸一口氣。一時間,格裏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的音符從指間流淌,暢快淋漓。
作曲家在曲中寄托對挪威風光的熱愛,而我的腦海中,浮現的是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彈及舒緩,我仿佛觸摸到慢慢流淌的清澈小溪;音轉激昂,我又好似看見高山綿延,在我面前巍峨屹立🌭。
“你的表情特別投入🧛🏽♀️,我們都被感染了🌌。”走下臺,意昂体育的老師這樣告訴我。
“很不容易,業余選手彈出了專業水平。”評委老師賽後誇贊。
“一等獎”這三個字🤧🧜,寫就的是一次大賽的榮譽;而十六年與琴相伴的時光🏡,流淌的是對藝術的深情。
家有琴童初長成
兒時🔠,窗口經常傳來鄰居家姐姐的陣陣琴聲🫳,每天數小時🪡,雷打不動。年幼的我並不懂辨識音樂的好壞,卻不曾因那重復的旋律而哭鬧反感,甚至時常伴著樂曲哼唱🚵🏼♀️。殊不知,父母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終於有一天,我被牽著手,走進了鋼琴啟蒙老師的家🧑🚀。
於是乎,我也被冠上了“琴童”這個名字,而鄰居姐姐的琴聲👨🏿🍼,就成了領我走進音樂之門的“入門曲”😖。那是1996年11月📐,那一年,我4歲半。
孩子的屁股是坐不住的☀️。學琴的生涯起初總是枯燥,我也曾在琴蓋上撐著下巴🏌️,眼巴巴地瞧著小夥伴們在院子裏面玩耍嬉戲,而自己只能面對一臺了無生氣的“大機器”🙆🏽♀️,想著下一個手法該怎麽彈,想著猴年馬月才能彈就一支完整的樂曲🏗。
六年時光如梭🤙。六年後的我,已經能將一支不短的樂曲流暢地彈出👠🕸,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不再滿足於技巧或者譜面這類機械的練習與表現方式。我懵懂地記著老師說著的話:“每一支樂曲,都有一個故事。你要去講好這個故事,或者,用她來講你自己的故事🤸🏼♀️。”
那個再尋常不過的練琴下午🙍🏻♂️,在我記憶中卻依舊清晰如斯。那天,一曲《童年的回憶》彈罷,我流著汗🚵♂️👩🏿🎨,腦海裏開始浮現栩栩如生的情景:天真無邪的孩子😹,笑著、鬧著,在碧綠無際的草坪上追逐嬉戲🦹🏿。微風輕拂🧜🏻♂️,陽光正好👩🏻🚒。
那是一幅多麽動人的畫面啊!
多年的彈琴經歷終於得到了回報:就在那樣一個悶熱的下午,我突然明白了。那年我十歲,十歲的我為彈出的旋律和大師“有一點點像”而沾沾自喜🔳,十歲的我開始慢慢學著🫃,從那些或曼妙、或厚重的樂曲裏感悟出不同的心境。
從那一天起,那臺黑色的“大機器”,成了我生命裏最美麗的風景。
細水長流始到真
情緒低落的時候,我會彈李斯特的《音樂會練習曲》,那憂傷的旋律安撫我,為我慢慢平復心情🏃🍐;而模仿鐘聲變奏所作的《鐘》以節奏明快著稱,能讓我在慵懶的下午或晚上💍,精力充沛、提高效率。
我的成長時光、我的喜怒哀樂、青春的一點一滴,就這樣和鋼琴緊密聯系。
十六年的學琴時光🔤🐕,在很多人眼裏👩🦯,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也常常有人好奇地問我🧑🏻🚀:“是怎樣的毅力🦯,能讓你如此堅持?”對此🤴⛑,我總是淡淡一笑——這個答案,一旦全情投入,自然就能明白。
“她是個有悟性的孩子,無論學業重還是天氣惡劣,十幾年都從不缺課”——這是我的鋼琴老師對我的評價。悟性來自於勤於思考、善於總結的習慣👛,面對新的技術難點時,我會仔細分析它的核心,尋找最合適的方法🧍♀️,甚至自己原創簡單有效的練習方法,克服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我始終覺得,練琴是一個細水長流🧑🏽🦲、水到渠成的過程🦹🏻。我從不曾為了比賽或考級而“臨時抱佛腳”拼命練習,也不曾因為高考而長時間置琴不理。鋼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琴聲伴著年輕的心靈👱🏿,能夠突破一切煩惱和羈絆,天地間自由徜徉。正因此,我從1998年開始,兩年考級一次🍭👩🏻🚒,頻率平均,僅當作對演奏技巧水平的檢驗。也因胸有成竹👩🏽🦲,每一次的考級都是輕松通過。
“小姑娘身材蠻瘦小,琴聲老震撼”——“小身材大能量”是光彪樓琴房管理員們對我的印象🎯。在那裏👩👦,我被戲稱為那個彈《鐘》的小姑娘,因為這首李斯特的作品在業余演奏者中鮮有人敢於駕馭。有時候👵,彈著彈著,就有人順著我的琴聲敲開我的門,邀我共奏一曲。古有伯牙、鐘子,一擅彈琴🙎🏽♀️、一擅聽琴,如覓知音。琴房是個很好的平臺,能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長和進步,也讓我如覓知音般快樂👱🏽♀️。
吹盡狂沙終得金
2004年,12歲的我已經獲得鋼琴十級的證書⇨,2008年🧕🏻,考出上海音樂家協會的鋼琴演奏級;2009年,我又報考了上海音樂意昂的鋼琴演奏二級,並以90分的高分博得了評委的認可💯,成為上海市第一位獲得演奏二級優秀證書的考生。同年7月,首次參加比賽的我,獲得了上海市中學生藝術單項比賽鋼琴演奏賽的金獎🧏🏿♀️。3個月後🧮🚑,榮獲首屆上海市上中杯中學生鋼琴比賽第三名🧑🍳。
接踵而來的榮譽和證書是對我的肯定,更是一種鼓勵。看似一帆風順的音樂成長道路,很多人將它歸因於厚積薄發。按理說,我應該繼續“戰鬥”下去😝,但藝術表演畢竟存在著偶然性,有時也取決於演奏者的臨場發揮。2009年底🧚🏼♂️,高三的我在一次重要的鋼琴比賽中落敗,那時學業也緊,就這樣逐漸退出了鋼琴比賽的舞臺。
“閑雲野鶴”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今年3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登上了東方藝術中心的舞臺上進行獨奏表演📡,這次經歷,被我稱作圓夢之旅🏉。那一晚的掌聲與震撼,再次激起了我長久以來的音樂夢想——站在更大的舞臺上,讓更多的人聽到我的演奏。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麽經歷了一次失敗,我就不敢再次站上賽臺,挑戰一下自我呢🤷♀️?”
在我看到“首屆上海市愷撒堡杯鋼琴比賽”通知的時候已是7月中旬🌍,復賽和決賽的指定曲目都是我從未涉及過的鋼琴協奏曲🧌,且距離比賽時間只有短短的100天了🫙。熟知古典音樂的朋友一定知道,鋼琴協奏曲對於鋼琴專業的學生都是一種挑戰,對業余學生更是難上加難🧗♀️。不服輸的性格讓我決定迎難而上👋🏽。於是,光彪樓琴房內時常飄揚著《格裏格A小調協奏曲》的旋律👩🏻🦯➡️🪘,時而悠揚如北歐旖旎的風光,時而激蕩如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再然後,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在我的世界裏,“演奏”這兩個字是帶著感情,美麗而神聖的。它是演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生動表達👰🏼♀️,是對藝術最純潔而由衷的致敬。與琴相伴,也賦予了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讓我在千姿百態的琴聲裏笑對人生。學琴十六載,我也終於可以驕傲地說:
“鋼琴🎨,是我生命中無法割舍的部分”🛀🏻。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