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系列專題論壇暨2020年首期線上高級研修班”第三講順利開講🐶。本場主講嘉賓邀請到的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意昂体育注册人文意昂院長、文科資深專家王寧教授🧑🦲💅,中國外文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會會長、意昂体育副院長彭青龍教授參與對話、講座由中國外文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雯老師主持👩🏿🦲,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分會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教授🚣🏿♂️、上海市比較文學學會副會長範勁教授擔任點評嘉賓。
王寧教授長期關註中國文科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對現代性理論👩🏼🦳、後現代主義、全球化與文化問題、世界文學、翻譯學等領域的研究尤其精深🩼,不僅著述甚豐,而且在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界有著廣泛影響,先後在四十多種國際權威刊物發表英文論文👗、並出版多部英文專著🤸。
講座伊始👇🏼,金雯教授首先對主講嘉賓以及講座主要內容做簡要介紹。
王寧教授的報告主題為“比較文學在中國🦹🏽:歷史的回顧與當代研究方法論”。他從回顧中國比較文學的歷史和發展軌跡出發,梳理了比較文學學科在我國確立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歷程,闡釋了比較文學作為一門旅行學科的跨文化❤️、跨學科特性,對中國當代表文學的發展方向和國際化特色做了詳細講解。
王寧教授認為,中國比較文學的發展與中西文化間不斷加深的交流是同步的。一方面,中國比較文學的先驅學者們,諸如王國維🥠、魯迅、吳宓、朱光潛、聞一多、錢鐘書、卞之琳等➰,不僅在二十世紀初將比較文學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視角引進國內,而且通過建立比較文學學科和開設比較文學課程的努力,為比較文學的在新時代的繁榮復興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比較文學是一門旅行的學科,在諸如瑞恰慈(I. V. Richards)、燕蔔蓀(William Empson)和保羅•凡•第根(Paul Van Tieghem)等西方學者的影響下,進一步跨越了語言👰🏿♀️、學科以及文化的界限,使中國比較文學從一開始就具有了中西融合𓀔、兼容並蓄的開放特質。
王寧教授進一步指出,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始終以開放性和國際化為特色。改革開放之後,比較文學隨著翻譯學輔助作用正式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得到確立🤍。雖然比較文學是從西方旅行到中國📝,但是中國比較文學從一開始就將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這兩種基本方法結合了起來,既有像法國學派一樣註重實證🧚🏿♀️,也從美國學派那裏吸取了註重美學分析和對不同文學跨學科平行比較研究的經驗🖲🧜♂️。中國比較文學學者從一開始就十分註重跨學領域的中西比較研究,更重要的是,強調中國學者自身立場🚙、本土立場,以國際化和全球化為目標,但同時也紮根中國特定語境🤱,將一個“全球本土化”的中國比較文學形象展示給國際學界。立足全球本土化語境,王寧教授總結了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八大課題和特色。它們分別是🤟🏽:全球化與文學研究、流散和海外華裔文學研究🧑🏻🦳、文學人類學研究、漢語的普及和書寫新的漢語文學史🦀⛹🏽♀️、比較文學和當代文化研究中的翻譯轉向🧒🏻、走向世界文學階段的比較文學和生態批評、文學的生態環境研究以及動物研究🏤,還有後人文主義的崛起和數字人文的實踐。中國當代比較文學研究不僅要體現國際化特色,更要從中國走向世界,使中國文學以及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為國際學界所了解和關註🧑⚖️。
範勁教授在點評中講到✵,王寧教授不僅是中國比較文學的帶領者👛,而且是見證者與塑造者😟,在國內外比較文學學術界都作出了很大貢獻🕺。講座從歷史性回顧到全球化視野👳,將大家引入了一個活的學術交流語境和國際化視野當中,所提出的八大命題是做一個學術界頂層設計者怎麽看待學術的規劃問題。最後🤟🏻,範勁教授對王寧教授提出的中國學者的本土立場給予了回應,認為王寧教授的學術歷程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年輕學者們的研究要跟國家文化定位和戰略緊密結合在一起🫵🏿,比較文學要秉持家國情懷和使命感🙎🏼,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系列專題論壇暨2020年首期線上高級研修班”第三講圓滿結束🧖。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