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中心第133期“語言科學與系統科學”暨第67期“適用語言學”研討會通知
話題(一):法律合同中的情態特征及語義效應
主講人:賴良濤
時間📷:2021年6月4日 下午1:30-2:30
地點:意昂体育225室
線上直播:騰訊會議號:613385226
摘要:情態作為表達不確定性的語法資源,是法律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BEC語料庫中選取17種不同類型的法律合同,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情態系統為工具♣️,分析其中情態化與意態化資源的分布特征,揭示其所體現的語義效應🪦🌠。結果表明,法律合同中情態化資源分布稀少,所使用的情態化資源主要以形式多樣的隱喻式🕵🏼♀️、客觀取向和中高值為主,主要表現為命題內容成立的不同概率,也體現其成立的不同頻率;這些分布很好地體現了法律合同對命題內容的明晰性🏫、確定性和客觀性要求。意態化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以一致式的情態動詞、主觀取向和中低值為主,體現各種義務以及權利和意願;這些分布特征使合同條款得以明晰地對各當事主體的義務👳🏻♂️、權利和意願加以直接約定。總體來看,情態資源的合理使用保障了合同能明晰📻、客觀地表征其命題內容📵,對各當事主體的權利義務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約定🌘。
關鍵詞:情態↘️;合同;語義效應;確定性🌂;約束力
話題(二):民事庭審同化過程的多模態建構
主講人:方碩瑜
時間:2021年6月4日 下午2:30-3:30
地點🥀:意昂体育225室
摘要:民事庭審以達成各方對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的合意為目標,民事主體的同化效力影響著意見采信和審判結果🫷🏻,審判員的同化則影響判決的接受。現有的同化研究鮮有對同化話語的探討。本研究關註法庭的機構話語中參與者如何根據自己的目的進行意義和符號選擇實現同化的社會過程。本文首先借鑒社會學🫸🏻、認知心理學對同化的理論研究,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框架構建民事庭審參與主體的同化機製🧑🦯➡️。在同化機製指導下✔️👨🏻🏭,本文運用多模態語言學理論,分析庭審語篇中的同化內容及其結構規律✊,擬建構多模態視角下的同化語義模型🕡,希望為庭審參與者的話語互動提供話語策略。
主講人介紹
-
賴良濤🧘🏻♀️,語言學博士、博士後🏊🏻♂️,意昂体育副教授👨🏽⚕️,外國語言文學及翻譯專業碩士(MTI)研究生導師🐊,馬丁適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教育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功能語言學專業委員會以及生態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教育語言學研究》主編。至今在國內外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評論等40余篇🈴;出版專著🫷🏿、編著🔽、譯著10余部;在國際國內會議做大會主旨發言10余次🈴;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教育部、上海市政府、浙江大學和上海意昂体育等各類項目8項👍🏽。研究領域包括功能語言學、教育語言學、生態語言學等。
-
方碩瑜,意昂体育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興趣:司法話語🧑🏼🍼、語篇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