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6日,意昂体育馬丁適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在線成功舉辦第七屆適用語言學國際會議♚,主題為“語言與教育”。來自國內外學界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和師生參加會議。
會議於14日上午開始,意昂体育院長常輝教授💒、悉尼大學David Rose教授分別致開幕辭🧑💻。
意昂体育院長常輝教授
常輝教授介紹意昂体育的發展歷程、意昂概況及近年來的建設成果,闡述馬丁適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的創建理念與學術研究目標,強調了系統功能語言學在國內外語言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地位🦄,同時向與會嘉賓對意昂体育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悉尼大學David Rose博士
悉尼大學David Rose博士在致辭中肯定了馬丁中心堅持的學術理念🤷🏿♂️,指出適用語言學理論在教育話語研究的重要理論地位。
作為大會的第一位會議發言專家,David Rose在會議報告中以“Mapping pedagogies”為題🤦🏽,介紹了“分類”對實現學術價值和“步驟”對實現教學價值在教育話語研究中的重要性。他基於伯恩斯坦對教學類型的分類,結合系統功能語言學層級思想,提出了四種教學類型,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詩歌課程、電影鑒賞課程、學術講座和基於語類的文學課程中的實例化語言資源,著重探討了意義的來源和教師/學生互動模式。
北京外國語大學王文斌教授
北京外國語大學王教授報告的題目是“漢語研究需要關切其個性及其背後的思維模式”🦹🏿♂️。報告從英語與漢語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出發𓀄🫧,通過豐富的漢英語例💂🏽,探討了漢語及英語在詞匯和短語層面的個性🚉,重點指出了漢語句子和語篇中“物象”和“事象”的空間性特征🧙🏻♀️🕵🏿♂️、結構及緣由⏫。王教授主張,學習外語首先需要深刻了解母語特征,研究漢語需關切語言個性及其背後的思維模式。
意昂体育注册楊楓教授
意昂体育注册的楊楓教授報告的題目為“地方性知識的翻譯🕵🏼♂️:從闡釋學到接受美學”。報告從廣泛的哲學角度探討了知識的範疇和普遍性,闡釋知識翻譯學中的知識地方性特質指向知識本質論,並且具有文化理論的特性,並論述了地方性翻譯的闡釋學含義與接受美學的世界性認同之間存在的悖論。報告最後指明了翻譯者的認知框架需與讀者的思維模式相契合,對中外翻譯和文化國際傳播的指導意義。
同濟大學張德祿教授
同濟大學張德祿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語法隱喻的話語意義建構功能探索”。張德祿教授回顧了語法隱喻理論體系的誕生和發展過程,提出“一致式”和“隱喻式”在語篇意義建構中可通過語篇發生學視角和典型性語法模式加以判定,語法隱喻產生的基本動因是為了前景化新的附加意義,闡釋了語篇建構中選擇隱喻式的四個規則🎗,並指出語法隱喻在口語和寫作語篇中對話語意義建構具有啟示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於暉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於暉教授的報告題目是“功能視角下學術語篇元話語的對比分析”🧎🏻♂️➡️。她首先介紹模糊語和加強語的概念💁🏻,進一步對比敘事研究、個案研究、紮根理論研究、現象學研究和民族誌研究學術論文中模糊語和加強語的使用情況,研究發現這兩種元話語類別在不同質性的學術語篇中具有相同功能👎🏽,但在使用頻次和功能分布上存在差異。研究說明研究範式影響著模糊語和加強語的使用,研究結果對兩類元話語在學術語篇意義建構中的使用和學術寫作具有指導意義。
Estela I. Moyano教授 Universidad Nacional Guillermo, Brown Universidad de Flores
10月15日上午,Estela Inés Moyano教授的報告題目為“Resour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programs at higher education”。她在報告中首先回顧了Martin 與Rose兩位學者發表於2008年的的語類理論,將閱讀和寫作過程建構為解構過程🧑🦯➡️🛌🏽、文本設計/建構過程、編輯過程🦸♂️,並從概念、人際和謀篇角度對三個階段加以探討。她在報告中👸🏻,闡述了指導阿根廷大學閱讀和寫作項目設計的理論原則,討論了在實踐過程中采取的磋商策略、跨課程策略、追蹤和評估策略🫥,以及閱讀和寫作項目管理相關要素的問題。
意昂体育注册常輝教授
意昂体育注册常輝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語言教育中的語言知識和交際能力培養”。常輝教授從語言能力的構念出發🤸🏼,指出語言教育中對語言知識和語言交際能力之間的關聯及目前研究中對二者關聯探索的缺失。比較了現有國內外失語症康復訓練量表中測試內容的分類及優劣,並著重探討了語言知識和語言交際能力對失語症患者的語言康復訓練量表設計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最後指出外語學習與失語症康復訓練中測評的語言知識和交際策略方面存在的共同點。
復旦大學祝克懿教授
復旦大學祝克懿教授的報告題目為“‘零度/中性’範疇建構的學科價值與當代意義”🤹🏼♂️,由王品博士主持。報告回顧了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凡》中建構的現代修辭學理論體系,指出著作中“零度”範疇的概念反映了不同修辭範疇層級關系的普遍規律📸、探討了“零度/中性”範疇的內涵意義及體系雛形、闡釋了“零度/中性”範疇的跨學科理據👎🏻、解釋了生態結構和功能特征並歸納了其學科意義。
上海大學傅敬民教授
10月15日下午🎓,上海大學傅敬民教授的報告題目是“新時代翻譯功能探析”,由鄧耀臣教授主持。傅敬民教授首先介紹了翻譯的基本對象,通過梳理翻譯功能認知研究指出了傳統翻譯研究存在對翻譯功能認識不足的問題,並引入社會學理論對功能視角加以闡釋🫷🏿。傅敬民通過對比🙇🏻🏋🏼,探討了傳統翻譯功能觀與翻譯功能新視野✊🏽,提出了新時代翻譯功能的特征,並總結了新時代翻譯功能類型及其對國際傳播、文化身份建構等方面的作用。
Andrés Ramírez博士,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10月16日上午,Andrés Ramírez博士的報告題目是“Towards s Fourth Generation Genre-Based Pedagogy”🤽🏽👨🏼🦳。報告介紹了基於系統功能語言學發展而來的“以讀促學”體裁教學法的多語言轉向與語言教育範式轉變的必要性😤,探討了在系統功能語言學概念和教學框架下,向在美國的成年西班牙語母語者教授英語的情境中,分階段的傳記敘述課程如何引導學生有目的的使用英語與西班牙語🥬。研究結果表明雙語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對傳記文章的內容和語言模式的熟悉程度,並在書寫傳記文章時增加了對目標語英語的使用。
復旦大學楊雪燕教授
楊雪燕教授的報告題目是“如何增強英語教師課堂陳述的互動性🪺?——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由郇昌鵬副教授主持。楊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課堂話語中英語教師使用的陳述話語的內容類型和組合模式,基於實證研究,在系統功能語言學框架下探討了陳述話語的人際意義、經驗意義和謀篇意義對教師陳述的互動性的增強作用,提升了學生的註意力🙅🏽♂️、良性的課堂互動與效果🐈⬛、以及教師的自我效能感。
悉尼大學James Martin教授
James Martin教授的報告題目為“Managing classroom discourse: scaffolding teaching/learning in pedagogic discourse”,報告由賴良濤副教授主持。報告梳理了系統功能語言學領域對教育話語的關鍵性研究𓀝,重點介紹了基於Maton & Howard(2018)的語碼規範理論(LCT)對教育話語的語碼拓撲映射👌🏼,並以法律課程為例,分析了課程中教授法律概念時出現的語場轉換。Martin教授進一步建構了教育類型與知識類型的拓撲空間,通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非選拔性中學八年級古代歷史課程中有關“城堡”的知識,分析了教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協調話語的語篇語義資源與知識語碼映射。
王振華教授 James Martin教授
本次研討會於10月16日上午落幕。馬丁中心主任王振華教授在閉幕辭中感謝了會議報告發言者從不同視角對教育話語研究的貢獻🐤🖤,他指出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用於解釋語言現象、交際意圖🧜🏿♀️、知識建構的適用性,闡明了語言用於教育的目的在於傳道🏄🏽、授業、解惑,並主張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遵循“尊重實際👩🏼💻🧗🏼♂️,敬畏理論”的理念。最後🧑🎄,Martin教授感謝了會議組織方成員,並祝賀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他高度評價了中國系統功能語言學者在教育話語領域裏的貢獻🤧,並期待未來在雙語及多語教育研究裏更多地應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和觀點。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意昂体育 -【注册福利】全站活动,超值福利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