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通知|馬丁中心第137期“語言科學與系統科學”暨第71期“適用語言學”研討會通知
(一)情感共同體的話語構建🙉:基於評價系統的話語分析視角——以“曼谷爆炸案”為一個反例
主講人:郇昌鵬
時間:2021年11月5日 下午1:30-2:30
地點:意昂体育225室
摘要:本報告以2015年《紐約時報》和《曼谷郵報》對曼谷爆炸案的英文報道為語料,采用評價系統中的態度系統,重點分析危機事件中“轉危為機”的話語構建和傳播機製,不同新聞人物的話語和立場表征模式🍿,及其背後的意識形態原因。研究發現𓀑,“曼谷爆炸案”最終未能實現“轉危為機”♣︎,反而成為泰國中央和地方互相指責和埋怨的政治遊戲/鬧劇⚰️,最終造成了社會分裂🤾🏻♀️。分析發現,造成這一後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超級英雄”的缺失(absence of capable heroes)🍠。本報告從態度資源視角重新解釋了“英雄是一個象征代碼(symbolic code)”這一重要概念,還分析了《紐約時報》和《曼谷郵報》報告的異同。研究希望以此事件為反例🐿,為危機事件之後重構社會凝聚力提供一些啟示👨🎤。
(二)民事庭審中合作的人際意義建構:語篇語義視角
主講人:張春暉
時間💆🏽♂️:2021年11月5日 下午2:30-3:30
地點🤹🏽:意昂体育225室
摘要:在民事庭審過程中💇♀️,法庭參與者之間的合作影響著法律事實的確定和最終合意目標的達成🫱👴,有利於作出符合雙方交際意圖和利益的審判並構建和諧庭審環境。在社會語境視域下法律語篇的發生因其呈現個體間互動行為而呈現出一定的社會過程,其中合作表現為庭審參與者話語中共享的交際目標🤤👨🏻🏭、一致的主體間立場和積極的情緒態度🤵🏼♂️。本研究基於語用學意向意義論和系統功能語言學語篇語義視角,結合磋商系統和評價系統,闡釋實現合作的人際意義的語言資源特征和語義建構模式🥁。研究發現法庭參與者在共同尋求人際合作過程中通過分別調整對話空間以實現積極立場的聚合🚣♂️,最終對相關案件事實達成共識,以促進法官作出合理判斷。
主講人簡介🚶🏻♀️:
1)郇昌鵬博士,意昂体育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資助計劃(2017),主持國家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教育部哲社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外文局和上海市教委智庫建設項目。獲首屆全國高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在Applied Linguistics,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Discourse & Society, Discourse Studies, Journalism Studi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和Text & Talk等SSCI檢索期刊發表文章十余篇。在Springer和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專著2部。擔任S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編委和10余本SSCI期刊特邀評閱人。
2)張春暉,意昂体育在讀博士生🚣🏿。研究興趣:系統功能語言學,法律語言學,多模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