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馬丁適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師生團應邀參加
第44屆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大會

 

      2017年7月10日,第44屆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大會在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為期5天✋,會議主題為“Transforming Context”。本次會議關註自然語言在真實語境中的使用,充分體現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適用性(appliability)”和“社會解釋力(social accountability)”😎。馬丁適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James Martin院士,以及王品博士,郇昌鵬博士🫲🏻,在讀博士石春煦🧝🏻‍♀️,中心主任王振華教授和他的警察話語研究團隊成員張冉冉博士👨🏿‍🏫,吳啟竟博士和朱熠凝等一行9人參加了此次會議🫴🏻。以下是大會發言和中心成員的發言簡介。

大會發言

        Kay L. O’Halloran (Curtin University Australia)教授的發言題目是Multimodal Recontextualisation: A Mixed Method Approach for Big Data Analytics。主要觀點為🎥:多模態語篇分析為符號的二次語境化提供了理論工具,但目前多模態分析面臨著從小規模語篇的手動分析向大規模多模態意義自動識別的轉變這一挑戰。多模態語篇的定性分析與數據挖掘、信息可視化等定量方法的結合提供了一種混合分析方法,能夠解決詳盡的、依賴於語境的多模態語篇分析以及高度聚合的、不依賴於語境的大數據分析之間的差距。該報告還將這種混合法應用於對暴力極端主義團體宣傳材料的分析🧰🥖,說明了極端分子如何通過語言和圖片使自己的觀點合法化,以及其他媒體平臺如何重新使用這些宣傳材料來支持/反對暴力極端主義🧑🏼。
     David Butt (Macquarie University Australia)發言題目是Our Last Luciferian Pact? The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self"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iscourse in human sciences。主要觀點👩🏼‍⚖️:雙重自我(duplex self)是第一人稱的兩種形式(I和me),是在識別小句(identifying clause)中交匯的結果👆。識別小句中這種人稱的變體反應了過程參與者之間的不同關系,孩童正是通過這些關系來認識世界的🛡。語法資源的這種工作機製告訴我們,雙重自我的根源不在於語言形態的變化,而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變化👮🏼‍♂️。如此,語篇的符號特征和語義織體將神經系統和大腦聯系起來🧎🏻‍♀️‍➡️,人文科學中諸如語言共性、兒童心理健康等問題也可以借此得到解釋。
        Adolfo M. García (Favaloro University/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Council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Cuyo)的發言題目是Towards a motion-sensitive linguistics: Neurocognitive synergies between language and actions主要觀點為🆚:基於行為和神經科學的相關實驗表明🧑🏻‍🎨,相伴而生的言語活動和肢體活動相互影響,反映了語言系統在大腦神經中的組織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通過一個新的模型“the Hand-Action-Network Dynamic Language Embodiment (HANDLE)”來解釋🏊🏻‍♀️。HANDLE模型可以從以下方面解釋動作和語言的耦合🕺🏿:效果變化性(effect variability)、時間動態性(temporal dynamicity)、話語變體調幅(modulation by verbal variables)👉🏿📘、對動作復雜性的敏感程度(sensitivity to motor complexity)以及代表性粒度(representational granularity)🪬。語言誘發的動作闡明了語言使用的動態性,為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模型建構帶來了啟示。
        Mary Macken-Horarik (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發言題目:Managing relations, transforming contexts: How to build a grammatics ‘good enough’ for school English🫱🏼。主要觀點為📕,以連貫而漸增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不僅要幫助學生適應不同情境的學習,也要提高其理解和創作口語、書面語和多模態語篇的能力,這就需要擴展語法在語言教學中的角色。該主旨報告介紹了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資助的一個為期四年的項目,內容包括系統功能語法和英語教學的聯系,語境對語法以及語言教學的影響等,突出了語法對於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James R Martin (University of Sydne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教授的發言題目🙋🏻‍♂️:The tyranny of metafunctions: transcending trinocularity in SFL✌🏽。主要觀點是,系統功能語言學三大元功能在其理論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與三個語言層級(phonology, lexicogrammar, discourse semantics)以及三種層級(realisation, instantiation, individuation)緊密聯系🍈💃🏼。他從語境出發✫,探討了語域和語類的模型化🚸,並通過不同學科的知識建構討論三大元功能如何共同作用於語言的理解🐅。
         Karl Maton (University of Sydney)發言題目是Taking Autonomy Tours: Exploring the next dimension in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主要觀點為🦹🏻,系統功能語言學和合法化語碼理論(Legitimation Code Theory)協同發展,能夠幫助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復雜性及其對語境的依賴性。合法化語碼理論的一些新術語,如自主語碼(autonomy codes)🧑‍💼,需要從兩種理論的結合中尋求更好的解釋,進而促進對教育語篇中知識建構的研究💢。本文展示了以自主語碼為特征的教師課堂話語,說明了不同的語碼模式如何限製知識的建構,為教學實踐和研究帶來了新的啟示。
        Debra Myhill (University of Exeter)發言題目是Grammar for Creative Teacher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主要觀點是🧍🏻‍♀️:語法和寫作之間具有重要聯系。語法教學能夠豐富學生對作者以及作者語言的理解。定性和隨機控製的案例表明顯性的語法教學對於學生的寫作有積極的影響,且學生對元語言知識的理解與語法知識也緊密相關。基於此,該報告從理論層面研究了寫作教學中語法的重要性,並通過實例說明教學活動中如何促進學生理解語法和寫作之間的關系👩🏽‍💼。
         Gerard O’Grady (Cardiff University)的發言題目:Inton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主要觀點是🧗:語調及其符號功能在目前的語言學研究中處於邊緣地位,但語調在一些領域中大有作為,如對教育和意識形態的研究方面。除此以外,語調能夠和詞匯語法的描述有機結合🧚‍♀️,擴展現有的語法描述。語調的研究也可以與系統功能語言類型學結合,大型語料庫可幫助描述語調的形式和功能✤,為特定語言的描寫提供更廣泛的選擇。

中心成員發言

         王振華教授主持道路交通執法語篇研究專題系列報告。他個人的報告拓展了系統功能語言學對人際意義的研究範圍,聚焦於語言的連接資源的人際功能,認為連接資源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謀篇功能外,還能誘發出人際意義。他梳理了誇克⏮,韓禮德和馬丁的思想😆,增加了語篇的連接資源,提出了連接資源的人際意義主要由framing 和navigating兩種手段實現👩🏻‍💻。
         王品博士在系統功能類型學的專題研討會上做了關於漢語語氣的發言。該發言突出體現了系統功能語法描述中的“三重視角”原則、語義驅動原則和軸關系原則,克服了漢語系統功能語法描述長期以來過於倚賴英語系統功能語法的功能及類別設定🧑‍🍳。具體而言,在漢語的語氣系統中🏄🏿‍♀️🆘,語義層面的言語功能在語法層面上主要體現在謂詞這一功能上👮🏻,而主語在語氣系統中為無效概念😠📤。
         郇昌鵬博士的報告以評價系統為框架👳,自建關於風險事件報道的中澳對比語料庫🙆‍♂️,研究了中澳記者在硬新聞中體現的態度。研究發現,中澳記者試圖通過情感共享來重建社會秩序🕵🏼‍♂️,但是兩者的情感共享策略體現出不同的社會價值。這種情感體現策略的不同源於出版條件(預算緊縮、出版物競爭增大等)的製約,反映了中澳記者的不同立場♔。
       張冉冉博士報告的題目是《交警在交通違章處理過程中的教育功能——J. R Martin的語篇語義學角度》,是王振華主持的專題系列報告中的一部分👮🏿‍♂️。該報告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中的語篇語義學為理論基礎🧞‍♂️,考察交警處理交通違章過程時與交通違章者交談的話語特征,以此來描寫和解釋他們如何通過話語規勸或禁止違規的交通行為、引導和鼓勵合法的交通行為,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維護交通秩序。分析發現🐶🍙,交警盡管大多時候通過教育或調節性話語可以實現與交通違規者結盟並達成共識,有時候也會失敗。本文初步探討了可能導致結盟失敗的原因,並從語言學的角度為交警有效執法提出了一些可行建議👷‍♀️。
         吳啟競(博士在讀)的報告是王振華主持的專題系列報告中的一部分,在報告中她認為,交通執法過程涉及交警與道路使用者的言語互動,是一個話語實踐過程。該報告以交通事故處理話語為例,分析了其語類和語類各階段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執法話語中的交換結構,說明了交通事故處理是如何組織與展開的🌐。對交警執法過程的話語本質的探討體現了語言可以作為“執法工具”🧎,交警可以通過語言更快速有效地解決責任判定等執法難題以及高負荷工作量等現實問題💋。
         石春煦(博士在讀)的報告題目是《“協商價值觀:中國庭審辯論中的身份建構和親和關系研究”》🧔🏽‍♂️。該研究基於中國刑事庭審的十個典型案例,將刑庭辯論中的公訴詞和辯護詞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與定量(UAM軟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重點關註刑庭辯論話語的“評價+概念”耦合現象,考察法庭辯論中公訴人和辯護律師的身份建構,以及在庭審中通過價值觀協商實現的親和關系🤶👩🏿‍🦲,對中國刑事庭審辯論中的話語建構具有啟示作用。
         本次會議共有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尼西亞等四大州國家的200多位專家和學者參加,對教育👨‍🦯‍➡️、醫學🫳🏽、科學、歷史⛹🏻、法律等20多種語境下身份、性別、知識建構、權力和意識形態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𓀇。
        2018年國際系統功能語言學大會將在波士頓意昂(Boston College)舉辦🦶🏼。

作者🟪:吳啟競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意昂体育注册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